环球速看:报考不唯专业前景,热爱比热门更重要

2023-06-19 09:26:14 南方都市报

距离高考成绩公布还有一周左右时间,有关志愿填报的话题开始在舆论场预热。“网红老师”张雪峰和新闻学教授张小强,就新闻学专业是否值得填报(学习)的话题进行了一番论战。

张雪峰是不主张填报新闻学专业的,依据是“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%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”,而张小强则认为“新闻专业能文能武,主流媒体依然是一个能吸纳就业的行业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基于网络发言的碎片化特征,二人的论战更多是口水之争,而非严肃的学术讨论。但考虑到志愿填报关系到千万考生及其背后无数家庭,故此话题也超出了网络口水层面,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。

高考生如何填报专业志愿,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,首先需要对大学专业与考生未来人生,特别是职业成长的关系有一个基本认识。简单来说,志愿填报的专业选择当然非常重要,但拉长时间窗口观察,其重要性在渐渐下降。

计划经济时代,大学入学率非常低,毕业生的工作完全由政府安排,而且职业流动性基本不存在,经常是进一个行业甚至进一个单位就是一辈子。专业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决定性的,不管是否喜欢、是否擅长,一次选择就定了终身。

但是,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,当下的现实是,高等教育普及率非常高,就业完全市场化,政府不包分配,毕业生自主择业,职业生涯中变换就业岗位、单位、行业都颇为寻常。

就像张雪峰提到的,“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%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”,这就是现在的情况。而30年前,学新闻传播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应该超过80%。考虑到这个现实,大学专业的选择确实是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
而另一方面,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,以及职业分工日益复杂化,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保证获得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,顶多只是为将来的职业技能训练打下一点基础,绝大多数人的职业技能训练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完成的。

与此同时,大学信号功能日益强化,用人单位更多是根据文凭而不是专业来选择毕业生,因为反正都是需要重新训练的。

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,用人单位默认其智力优良,拥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,有良好的合作意识,因为这些正是在学业竞争中脱颖而出、获得名牌大学文凭的基础。

或者说,用人单位雇用一个大学生,很大程度上不是认可其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技能,而是其文凭反映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潜力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基于当前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(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.8%),对于很多孩子学业不佳的家庭而言,高等教育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消费品而非投资品。

投入三年或四年时间,以及相应的学费和生活费,收获到的是一纸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具有多少竞争力的文凭,也就是并不能如愿发出“智力优良,自我管理能力强,配合度高”等信号,反而有经验的雇主一看就知道此人是当年高考的失意者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方面对于是否一定上大学这个决策要慎重,如果确实想上,那么给消费品增加一些增值因素就非常重要了。虽然大学并不保证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,但专业还是有偏重基础学术和应用技能之分。

相对而言,选择一些偏应用、接近具体市场岗位的专业,更有利于为进入就业市场做准备。

时代在变,社会在变,就业市场更是持续处于动态调整之中。上世纪末大学扩招时,谁能料到中国经济会迎来如此波澜壮阔的大发展?十年前,谁又能想到今天兴起的灵活就业群体。

现代社会,创新层出不穷,曾经复杂的工作可能变得简单,曾经简单的工作也可能变得复杂,诸多传统岗位消失不见,一些新的岗位闻所未闻。

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志愿时,还是应该立足长远,多关注技术、经济、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,抱持终身学习理念,听从内心的声音,给予个人兴趣、专长更高的权重,而不是一味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。

同时,家长也要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权,让孩子对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,意见不同时尽量协商,耐心说服而非粗暴包办。

上一篇 : 异地不是问题!云上“共享法庭”让庭审零距离
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
x

相关推荐

精彩推送